张文宏所在上海华山医院是怎么抗疫的?
2020-3-25 14:39:11 点击:
“我们不管别的因素,只想把自己的本事练好,只求手上的病人健康”
文 | 《财经》记者 王静仪 陈亮
2020年冬春,身处上海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因为在抗疫过程中的各种坦率言行,意外地成了“超级网红”。
“当你觉得很闷,病毒也被你闷死了”,他坦率、简洁的防疫言论被普通民众奉为圭臬;“不能欺负听话的人,主任不能只在后面指手画脚”,作为50多位医生的科室领导,他也真诚地关心着一线医护人员。
在业内看来,张文宏的走红是偶然的。这位年过半百的专科医生不希望大家关注个人,“我就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但作为中国最好的感染科的领导,几十年的沉淀,也是在新冠疫情中扛起专业大旗的一种必然。
如今张文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华山医院感染科团队的一个对外窗户,张文宏医生的同事、感染科主任医师兼急诊科主任陈明泉对《财经》记者评价道,华山感染科的基调深沉,不推脱、有担当,自有内生力量,我们不管其他因素,只想把自己的本事练好,只求手上的病人健康。
华山医院感染病学科颇有历史积淀,由中国临床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戴自英在1955年创办。如今这是中国医学界公认最好的感染科,至今已蝉联九年。华山医院亦多年位列全国医院排行榜前十名。多年来,华山医院的医生们参与并领导了上海市多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代代传承。
2003年,中国感染病学专家、时任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翁心华,担任上海市防治非典专家咨询组组长;2009年和2013年,翁心华的弟子卢洪洲接棒,他前后担任上海市甲型H1N1流感和H7N9流感防控专家组组长,也是现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2020年,同为翁心华弟子、现任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的张文宏接过旗帜,担任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
强调精准诊断,是华山医院多年间积累下来的传染病防治经验,“你如果把网撒得太广,反而捉不住真正的大鱼。”关注重点地区人群——上海对新冠肺炎防治的策略和2003年SARS时一样。
华山医院还派出了5批16人、4批273人医疗队员分别前往集中收治上海新冠肺炎患者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武汉疫区,是上海派出队员数量最多的医疗机构。“华山医院感染科厉害啊,就是张文宏教授那个医院吧?太好了!” 这是华山医院医疗队在武汉时常听到的一句话。
其中毛日成、张有志、李先涛等3位首批战斗在上海公卫的专家在隔离观察期满后,又转战武汉,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这里收治的病人都是其他病区转运来的危重症患者。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3月17日,华山医院20名医疗队员离开武汉返沪。从上海市长调任湖北省省委书记的应勇为他们送行:“之前我在上海送你们,现在我在湖北送你们回。开慢点,注意安全!”
一路上,公安民警们为医护人员们列队致敬。看到武汉交警热泪盈眶,很多队员也忍不住泪眼朦胧。抵达家乡后,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也去迎接。
而在ICU病区的张有志、护士长汪慧娟等依然不知今夕何夕,他们将和253名队员一起坚守,等到病人清零的那一天。
2019年12月初开始防护
2019年12月初,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兼急诊科主任陈明泉从感染科圈内人那里,听说了一则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出于专业敏感,他预计可能是新病毒出现,但事关重大,陈明泉不敢下判断。加上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他决定先把准备工作做好。
12月2日,华山医院急诊科启动了发热疾病排查;12月4日,启动针对传染病防控的准二级防护。
尽管当时大家对病毒的认识粗浅,但通过呼吸道传播的途径明确。急诊科医护人员戴上了口罩、帽子和手套,“当做一个流感对待,毕竟冬季也是一个流感季节”,陈明泉告诉《财经》记者。
防护物资也同步开始储备,从防护服、口罩、手套,到达菲、胸腺肽、连花清瘟,可供2周-3周使用的物资到位。
急诊科行动迅速,但是医院层面从常态到防疫的转变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绝大多数医院的常态,如诊疗流程、人流管理、建筑布局,都不是为一个传染性极高的呼吸道疾病准备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杨帆在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时坦言,从上到下需要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各临床科室、后勤保障部、人力资源部、宣传部门等多个部门联动。
到了1月20日,全院的防控工作正式开启。当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确认,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上海市也宣布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病人。二级防护随之启动,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原先戴口罩的基础上,戴上了面屏、护目镜。
同日,平时接诊量为60人-70人的华山医院发热门诊,一下子迎来了160位患者,翻了一番还多。华山医院也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是一位从武汉执行任务返沪的消防员。
“人一多就不安全,万一医生护士感染,医院就要关门了。”陈明泉很忧心,向院领导请示启动急诊发热预检,一方面防止病人在急诊大厅聚集,一方面将诊断关口前移。
时值农历新年,新建一个发热预检隔离区,从人力和物力的角度都不容易。医院工作人员动用了各种私人关系,从江苏常州一项目工地找到彩钢板,货车连夜发往上海,同时“借”来留沪工人7人。
1月24日除夕上午7点,材料、工人进场;11点,建筑主体安装完毕,开始调配分体空调、排管布线。总耗时5个小时,一个空气流通的独立急诊发热预检建起,将发热和不发热的患者物理隔绝,筑起华山医院的第一道新防线。
尽管陈明泉现在知道,12月初听闻的不明肺炎消息和新冠病毒没有直接关系,他只是做好防护。但一要敏锐,二要自我防护,这是华山医院急诊科总结出的两条经验。
八千分之六的精准诊断
感染科全国排名第一的华山医院强调精准诊断:如果病人被误收,“没病的进了隔离间反而被感染了”。
基于诊治不明原因发热的长期临床经验,华山医院将发热的标准定得很宽:只要自己感觉发热,或者高于平时体温,就可以去发热预检,不拘泥于电子测温计的数字。
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热预检区会被拦下。两个高年资护士值守,负责流行病学调查,标准时时更新:从是否去过武汉、去过湖北,到是否去过国内重点地区,如今则是重点国家。
发热预检是第一道防线,一支由感染科医生组成的院内专家组时时监控着留观患者的收治——发热门诊医生负责采集信息并上报,6人-7人组成的专家组24小时随时待命,决定是否收治患者,“很多医院做不到这个,一是责任感,二是有没有专家的条件”。
轮到陈明泉作为专家组成员值班时,“晚上两三点也一直接到电话,要帮门诊医生看影像。我老婆都被吵醒了,让我到客厅睡”,陈明泉对《财经》记者回忆道。
院感科主任杨帆则将这个过程形象地比喻为“抓特务”——人人都有嫌疑,医院要提高防护级别,加强对每个病人入院前的甄别。
近2个月以来,一共有8000多位患者接受了发热预检。大部分患者在预检时因为不满足流行病学史被筛下,1000多位在发热门诊就诊,其中留观、疑似的有400多位,最终确诊只有6位。
重视流行病学史,是2003年SARS防治中传承下来的重要经验。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时任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防治非典专家咨询组组长翁心华认为,对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都应坚持流行病学史作为临床诊断标准之一。“患者入院先询问病史,要重新问、仔细问”,是华山感染科一贯的传统。
尽管当时上海一度被认为标准过于严格、可能漏掉患者,但是被誉为“感染学界福尔摩斯”的翁心华坚信,春季是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节,患者出现咳嗽高热、肺部阴影等症状十分常见,如果把这些都作为SARS疑似病例隔离,无疑会加大流行病学管理负担,真正感染的患者可能住不上院。
这次的新冠疫情筛查亦证明了这一点。从2019年12月2日到1月中旬的近50天时间里,华山医院一共筛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00个-1000个病例,其中甲流、乙流居多。
“你如果把网撒得太广,反而捉不住真正的大鱼。”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现任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参加了2003年SARS防控,他认为上海对新冠肺炎防治策略和2003年SARS时一样:把来自重点地区的人群“看好了”,就能控制住。
“不是每个医院用上人工肺都能把人救回来”
从1月21日起,华山医院先后派出5批16人支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临床救治工作,还有4支医疗队273人前往武汉,是上海派出队员数量最多的医疗机构。
张有志是华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除夕时,他作为专家组成员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支援;元宵节后,他又去了武汉。他在2月10日进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和另外218位医护人员一起整建制接管了重症监护室的30张床位,所收的病人都是其他病区转运来的危重症患者。他至今还在一线。
华山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总指挥、副院长马昕介绍,截至3月21日,医疗队一共给5个病人上了ECMO,其中有4人已经成功脱机;12位病人成功拔管,脱离呼吸机。
ECMO俗称“人工肺”,通过将患者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氧合,再将氧合后的血液输回体内,患者的心肺可以得到休息,等到免疫系统、心肺系统等恢复后再撤机。
但ECMO并非神器,比如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的肺部恢复并不乐观。“不是每个医院用上了人工肺都能把人救回来”,张有志告诉《财经》记者,华山医院的秘诀是医生不出病区,做到实时监测——在国家指南的框架下,更积极、更提前,对每个病人了解更深,做到关口前移。
因为医护人员的体会是,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程进展极快,很容易急转直下。张有志对《财经》记者回忆道,一个女病人在查房的时候状态还正常,医生刚走,突然氧饱和度就下来了,“如果没有医护人员在,病人马上就走了。”
与实时监测相对应的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极高。“我们进ICU污染区是六小时一个班,我了解没有一个医院像我们一样,他们一般时间更短,或者医生不在病区里面、有事再进去,”张有志说,“但是时间越长,医生对病人就有越深的了解,需要补什么、补多少,都很清楚,把有利的措施前移,反映到指挥部时也更精准。
最繁忙的时候,医疗队负责的30个病人中,有27个病人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同时有两个病人上ECMO、8个病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多学科救治亦是重要的诊疗经验,正如张文宏所说,上海的救治方案,就是多学科协作、集中全市优质资源,方案就写在病人身上。
马昕介绍,219位医疗队员中有34名医生,70%来自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和感染科,另外还带来了心内科、血液科、消化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外科医生。
张有志对《财经》记者举例道,有两位肾脏科医生专做血液透析,可以在病人炎症风暴时,用透析的方式将炎症因子过滤出去。炎症风暴是新冠肺炎患者从重症向危重症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位血管外科医生,因为外科医生对于通路建立和关闭更熟练,而使用人工肺就需要在体外建立循环通路。
没有人希望医护人员强撑
每个人穿防护服1套、隔离衣2套、手套3套,再加口罩2个,基于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的特点,华山医院感染科为医疗队成员们量身制定了防护措施。
驰援武汉和上海公卫中心之前,医护人员重点学习了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如何加强自我防护。华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汪慧娟常年在重症监护室工作,还经历过SARS时期的急诊,但穿脱防护服仍是第一次。
不过由于防护太过严实,加之工作压力大,一些医护人员的身体状况也遭受挑战。汪慧娟就曾经总是感到胸闷,她对《财经》记者说,每天最舒爽的时刻就是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
对于护士来说,新冠病人的医疗护理本已复杂,而且没有护工帮助,生活护理也是项大工程。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支援的护士季雯婷说:“进舱后,我的护目镜就开始起雾,然后就彻底看不见了,护目镜上滴起了小水珠,身体也在不停地滴汗,我只能从水珠正好划过的缝隙看清楚眼前的东西,就凭着这些角度,换补液,吸痰,打针。”
没有人希望医护人员强撑。张有志告诉《财经》记者,医护人员一旦有不适,就立即出病区,医疗队准备了当班的、备班的医护人员,其他人可以立刻顶上来。
关心一线医护人员,这也是张文宏在1月底开始在网络走红的直接原因。
1月29日,张文宏决定让从去年年底起一直奋战在一线的医生全部换岗,换成科室里的共产党员。他的“大实话”带动了网友的大量转发:这一批都是了不起的医生,在对疫情的风险性、传播性、致病性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把自己这样子暴露在病毒前面,人不能欺负听话的人。
作为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实在太忙了,两个黑眼圈总是挂在脸上。而从1月16日到现在,急诊科主任、感染科主任医师陈明泉也没有休息过一天。
这是一个抗击过非典、埃博拉等烈性传染病的团队,他们知道如何维持平衡:良好的心态以及充足的睡眠。就像张文宏所说,要抵御新冠肺炎,最有效的药物只有人的免疫力。毕竟他们还要继续战斗。
“华山感染的基调深沉,一向不推脱、有担当。张文宏是华山团队的窗户,不管张文宏还是李文宏,都是大树上的一朵花,”陈明泉对《财经》记者评价道,“我们不管其他因素,只想把自己的本事练好,只求手上的病人健康。”
文 | 《财经》记者 王静仪 陈亮
2020年冬春,身处上海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因为在抗疫过程中的各种坦率言行,意外地成了“超级网红”。
“当你觉得很闷,病毒也被你闷死了”,他坦率、简洁的防疫言论被普通民众奉为圭臬;“不能欺负听话的人,主任不能只在后面指手画脚”,作为50多位医生的科室领导,他也真诚地关心着一线医护人员。
在业内看来,张文宏的走红是偶然的。这位年过半百的专科医生不希望大家关注个人,“我就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但作为中国最好的感染科的领导,几十年的沉淀,也是在新冠疫情中扛起专业大旗的一种必然。
如今张文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华山医院感染科团队的一个对外窗户,张文宏医生的同事、感染科主任医师兼急诊科主任陈明泉对《财经》记者评价道,华山感染科的基调深沉,不推脱、有担当,自有内生力量,我们不管其他因素,只想把自己的本事练好,只求手上的病人健康。
华山医院感染病学科颇有历史积淀,由中国临床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戴自英在1955年创办。如今这是中国医学界公认最好的感染科,至今已蝉联九年。华山医院亦多年位列全国医院排行榜前十名。多年来,华山医院的医生们参与并领导了上海市多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代代传承。
2003年,中国感染病学专家、时任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翁心华,担任上海市防治非典专家咨询组组长;2009年和2013年,翁心华的弟子卢洪洲接棒,他前后担任上海市甲型H1N1流感和H7N9流感防控专家组组长,也是现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2020年,同为翁心华弟子、现任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的张文宏接过旗帜,担任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
强调精准诊断,是华山医院多年间积累下来的传染病防治经验,“你如果把网撒得太广,反而捉不住真正的大鱼。”关注重点地区人群——上海对新冠肺炎防治的策略和2003年SARS时一样。
华山医院还派出了5批16人、4批273人医疗队员分别前往集中收治上海新冠肺炎患者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武汉疫区,是上海派出队员数量最多的医疗机构。“华山医院感染科厉害啊,就是张文宏教授那个医院吧?太好了!” 这是华山医院医疗队在武汉时常听到的一句话。
其中毛日成、张有志、李先涛等3位首批战斗在上海公卫的专家在隔离观察期满后,又转战武汉,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这里收治的病人都是其他病区转运来的危重症患者。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3月17日,华山医院20名医疗队员离开武汉返沪。从上海市长调任湖北省省委书记的应勇为他们送行:“之前我在上海送你们,现在我在湖北送你们回。开慢点,注意安全!”
一路上,公安民警们为医护人员们列队致敬。看到武汉交警热泪盈眶,很多队员也忍不住泪眼朦胧。抵达家乡后,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也去迎接。
而在ICU病区的张有志、护士长汪慧娟等依然不知今夕何夕,他们将和253名队员一起坚守,等到病人清零的那一天。
2019年12月初开始防护
2019年12月初,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兼急诊科主任陈明泉从感染科圈内人那里,听说了一则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出于专业敏感,他预计可能是新病毒出现,但事关重大,陈明泉不敢下判断。加上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他决定先把准备工作做好。
12月2日,华山医院急诊科启动了发热疾病排查;12月4日,启动针对传染病防控的准二级防护。
尽管当时大家对病毒的认识粗浅,但通过呼吸道传播的途径明确。急诊科医护人员戴上了口罩、帽子和手套,“当做一个流感对待,毕竟冬季也是一个流感季节”,陈明泉告诉《财经》记者。
防护物资也同步开始储备,从防护服、口罩、手套,到达菲、胸腺肽、连花清瘟,可供2周-3周使用的物资到位。
急诊科行动迅速,但是医院层面从常态到防疫的转变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绝大多数医院的常态,如诊疗流程、人流管理、建筑布局,都不是为一个传染性极高的呼吸道疾病准备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杨帆在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时坦言,从上到下需要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各临床科室、后勤保障部、人力资源部、宣传部门等多个部门联动。
到了1月20日,全院的防控工作正式开启。当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确认,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上海市也宣布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病人。二级防护随之启动,急诊科医护人员在原先戴口罩的基础上,戴上了面屏、护目镜。
同日,平时接诊量为60人-70人的华山医院发热门诊,一下子迎来了160位患者,翻了一番还多。华山医院也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是一位从武汉执行任务返沪的消防员。
“人一多就不安全,万一医生护士感染,医院就要关门了。”陈明泉很忧心,向院领导请示启动急诊发热预检,一方面防止病人在急诊大厅聚集,一方面将诊断关口前移。
时值农历新年,新建一个发热预检隔离区,从人力和物力的角度都不容易。医院工作人员动用了各种私人关系,从江苏常州一项目工地找到彩钢板,货车连夜发往上海,同时“借”来留沪工人7人。
1月24日除夕上午7点,材料、工人进场;11点,建筑主体安装完毕,开始调配分体空调、排管布线。总耗时5个小时,一个空气流通的独立急诊发热预检建起,将发热和不发热的患者物理隔绝,筑起华山医院的第一道新防线。
尽管陈明泉现在知道,12月初听闻的不明肺炎消息和新冠病毒没有直接关系,他只是做好防护。但一要敏锐,二要自我防护,这是华山医院急诊科总结出的两条经验。
八千分之六的精准诊断
感染科全国排名第一的华山医院强调精准诊断:如果病人被误收,“没病的进了隔离间反而被感染了”。
基于诊治不明原因发热的长期临床经验,华山医院将发热的标准定得很宽:只要自己感觉发热,或者高于平时体温,就可以去发热预检,不拘泥于电子测温计的数字。
绝大多数患者在发热预检区会被拦下。两个高年资护士值守,负责流行病学调查,标准时时更新:从是否去过武汉、去过湖北,到是否去过国内重点地区,如今则是重点国家。
发热预检是第一道防线,一支由感染科医生组成的院内专家组时时监控着留观患者的收治——发热门诊医生负责采集信息并上报,6人-7人组成的专家组24小时随时待命,决定是否收治患者,“很多医院做不到这个,一是责任感,二是有没有专家的条件”。
轮到陈明泉作为专家组成员值班时,“晚上两三点也一直接到电话,要帮门诊医生看影像。我老婆都被吵醒了,让我到客厅睡”,陈明泉对《财经》记者回忆道。
院感科主任杨帆则将这个过程形象地比喻为“抓特务”——人人都有嫌疑,医院要提高防护级别,加强对每个病人入院前的甄别。
近2个月以来,一共有8000多位患者接受了发热预检。大部分患者在预检时因为不满足流行病学史被筛下,1000多位在发热门诊就诊,其中留观、疑似的有400多位,最终确诊只有6位。
重视流行病学史,是2003年SARS防治中传承下来的重要经验。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时任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防治非典专家咨询组组长翁心华认为,对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都应坚持流行病学史作为临床诊断标准之一。“患者入院先询问病史,要重新问、仔细问”,是华山感染科一贯的传统。
尽管当时上海一度被认为标准过于严格、可能漏掉患者,但是被誉为“感染学界福尔摩斯”的翁心华坚信,春季是呼吸道疾病多发季节,患者出现咳嗽高热、肺部阴影等症状十分常见,如果把这些都作为SARS疑似病例隔离,无疑会加大流行病学管理负担,真正感染的患者可能住不上院。
这次的新冠疫情筛查亦证明了这一点。从2019年12月2日到1月中旬的近50天时间里,华山医院一共筛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00个-1000个病例,其中甲流、乙流居多。
“你如果把网撒得太广,反而捉不住真正的大鱼。”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现任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参加了2003年SARS防控,他认为上海对新冠肺炎防治策略和2003年SARS时一样:把来自重点地区的人群“看好了”,就能控制住。
“不是每个医院用上人工肺都能把人救回来”
从1月21日起,华山医院先后派出5批16人支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临床救治工作,还有4支医疗队273人前往武汉,是上海派出队员数量最多的医疗机构。
张有志是华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除夕时,他作为专家组成员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支援;元宵节后,他又去了武汉。他在2月10日进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和另外218位医护人员一起整建制接管了重症监护室的30张床位,所收的病人都是其他病区转运来的危重症患者。他至今还在一线。
华山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总指挥、副院长马昕介绍,截至3月21日,医疗队一共给5个病人上了ECMO,其中有4人已经成功脱机;12位病人成功拔管,脱离呼吸机。
ECMO俗称“人工肺”,通过将患者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氧合,再将氧合后的血液输回体内,患者的心肺可以得到休息,等到免疫系统、心肺系统等恢复后再撤机。
但ECMO并非神器,比如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的肺部恢复并不乐观。“不是每个医院用上了人工肺都能把人救回来”,张有志告诉《财经》记者,华山医院的秘诀是医生不出病区,做到实时监测——在国家指南的框架下,更积极、更提前,对每个病人了解更深,做到关口前移。
因为医护人员的体会是,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程进展极快,很容易急转直下。张有志对《财经》记者回忆道,一个女病人在查房的时候状态还正常,医生刚走,突然氧饱和度就下来了,“如果没有医护人员在,病人马上就走了。”
与实时监测相对应的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极高。“我们进ICU污染区是六小时一个班,我了解没有一个医院像我们一样,他们一般时间更短,或者医生不在病区里面、有事再进去,”张有志说,“但是时间越长,医生对病人就有越深的了解,需要补什么、补多少,都很清楚,把有利的措施前移,反映到指挥部时也更精准。
最繁忙的时候,医疗队负责的30个病人中,有27个病人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同时有两个病人上ECMO、8个病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多学科救治亦是重要的诊疗经验,正如张文宏所说,上海的救治方案,就是多学科协作、集中全市优质资源,方案就写在病人身上。
马昕介绍,219位医疗队员中有34名医生,70%来自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和感染科,另外还带来了心内科、血液科、消化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外科医生。
张有志对《财经》记者举例道,有两位肾脏科医生专做血液透析,可以在病人炎症风暴时,用透析的方式将炎症因子过滤出去。炎症风暴是新冠肺炎患者从重症向危重症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位血管外科医生,因为外科医生对于通路建立和关闭更熟练,而使用人工肺就需要在体外建立循环通路。
没有人希望医护人员强撑
每个人穿防护服1套、隔离衣2套、手套3套,再加口罩2个,基于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的特点,华山医院感染科为医疗队成员们量身制定了防护措施。
驰援武汉和上海公卫中心之前,医护人员重点学习了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如何加强自我防护。华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汪慧娟常年在重症监护室工作,还经历过SARS时期的急诊,但穿脱防护服仍是第一次。
不过由于防护太过严实,加之工作压力大,一些医护人员的身体状况也遭受挑战。汪慧娟就曾经总是感到胸闷,她对《财经》记者说,每天最舒爽的时刻就是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
对于护士来说,新冠病人的医疗护理本已复杂,而且没有护工帮助,生活护理也是项大工程。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支援的护士季雯婷说:“进舱后,我的护目镜就开始起雾,然后就彻底看不见了,护目镜上滴起了小水珠,身体也在不停地滴汗,我只能从水珠正好划过的缝隙看清楚眼前的东西,就凭着这些角度,换补液,吸痰,打针。”
没有人希望医护人员强撑。张有志告诉《财经》记者,医护人员一旦有不适,就立即出病区,医疗队准备了当班的、备班的医护人员,其他人可以立刻顶上来。
关心一线医护人员,这也是张文宏在1月底开始在网络走红的直接原因。
1月29日,张文宏决定让从去年年底起一直奋战在一线的医生全部换岗,换成科室里的共产党员。他的“大实话”带动了网友的大量转发:这一批都是了不起的医生,在对疫情的风险性、传播性、致病性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把自己这样子暴露在病毒前面,人不能欺负听话的人。
作为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实在太忙了,两个黑眼圈总是挂在脸上。而从1月16日到现在,急诊科主任、感染科主任医师陈明泉也没有休息过一天。
这是一个抗击过非典、埃博拉等烈性传染病的团队,他们知道如何维持平衡:良好的心态以及充足的睡眠。就像张文宏所说,要抵御新冠肺炎,最有效的药物只有人的免疫力。毕竟他们还要继续战斗。
“华山感染的基调深沉,一向不推脱、有担当。张文宏是华山团队的窗户,不管张文宏还是李文宏,都是大树上的一朵花,”陈明泉对《财经》记者评价道,“我们不管其他因素,只想把自己的本事练好,只求手上的病人健康。”
- 上一篇:武汉市城区疫情评估等级降为中风险 2020/3/25
- 下一篇: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用 S30432 钢的力学行为及组织演化 2020/3/17